查看原文
其他

从讲师到教授,最短几年?

重磅福利来袭:免单、抽奖、红包、游戏、兼职,全部都有!
本公众号提供的基本服务!
沈阳药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2023年硕士初试成绩公布通知
渤海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连大学2023年考研初试成绩查询通知
来源:软科

近期,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对论文、学历、奖项提出了新要求:
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对研究系列人才,聚焦原创成果和高质量论文,注重评价原创性贡献、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淡化论文数量要求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
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不得将科研项目、经费数量、获奖情况、论文期刊层次、头衔、称号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限制性要求。
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于取得重大突出贡献的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畅通绿色通道......一直以来深受“职称之困”的高校教师们,未来职称晋升的道路变短了,也变宽了!



  

十年未必能磨一剑!

职称评审,一直是压在高校教师心头的一座大山。有的人翻了十年,回头一看,仍在原地......
评职称有多难,知乎上有不少大学老师对此感慨万千:
“非常难,今年学校里学院参评得14人,也就说够资格,但是听说今年名额比往年缩减,能评上的就很少。压力山大,估计今年是评不上了。”
一位年近40、连续2年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曾坦言,在职称评定上有非常大的压力。“一边要做好教学,很多大课好几百人,一天要上多门课。另一边也要搞好科研。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工作了,压力很大。”
更有人评了近10年教授,仍希望渺茫。“985内非强势专业,41岁,1青基,2面上,1社科,9年副教授,看不到转正希望。”
图源:知乎
年资虽被视为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年资越长,晋升的几率越大。当超过一定期限而迟迟未能晋升,之后晋升的几率反而是下降趋势。随着高校人才引进的层次不断提高,职称评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到了年限,却怎么也评不上”同样也是一大批教师的困境。
此前,有论文研究发现,教师获得讲师职称的平均年龄是29.8岁,晋升至副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34.2岁,晋升至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40.8岁
高校教师由讲师晋升至副教授平均需要5.5年,由副教授晋升至教授平均需要7年,那么一共平均需要12.5年
高校教师的晋升之路远比大家想象的漫长、艰辛。


  

突破晋升瓶颈!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如今,随着职称改革的进行,高校教师们的职称晋升,有了更为畅通、宽裕的渠道。
从2021年1月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再到去年年底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均明确提出要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并放宽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
今年以来,北京、浙江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职称改革。
北京市在《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中明确——高等学校教师可将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建立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对于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显著,取得重大贡献的高等学校教师,可放宽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评审

浙江省也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扩大代表性成果范围建立职称“直通车”机制,探索完善特殊优秀教师评价机制。

此外,山东省也在2021年11月制定的《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聘管理办法》中提出,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打破高校人才评价“一步一步爬台阶”,允许越级申报、评聘等创新举措。

代表性成果,拓宽晋升通道!

公平选拔卓越的教师担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职位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实施的关键,也是历次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的重要考量。
在此前的评价标准中,高校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不管何种类型的高校教师,其评价指标中都有对论文数量的要求。“即使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其考评也看论文。”
新的分类职称评审体系下,将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别对教师进行评价。潜心教学的教师,靠代表作也同样可以评上教授。高等学校教师申报职称可以用哪些代表作?《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中明确了范围。

据科学网采访报道,某西部985高校副教授,在教学任务重、科研方面具有短板的他,凭借自己主编且已出版多年的一本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副教授被直聘为教授
20多年前,该教授参加国家教委的课题,负责其中数学实验部分的教学研究与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完成后,他的这本书与其他4本教材,一起作为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出版。此后,教材多次改版,并在200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此时,已经拥有副教授头衔的他没有想到,2020年自己还能凭借这样一本早已经出版多年的教材,晋升为教授。
据某东南高校分享的职称制度改革教师的经验。该校一教师从教已有10多年,凭借在教学方面和立德树人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于2019年顺利评上了教授职称。因为“学校新增‘教学型’类别,申报条件将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教研项目、教学成果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让注重教学和大学生创新的我备受鼓舞,激励我在教学改革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上勇毅笃行。”
新职称制度通过明确评价体系,为各类人员提供了相对应的发展轨道,只要沿着自己的轨道体系走,都有可能到达职业的金字塔尖,获得正高级职称。这就像是给高校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职称“直通车”,突破逐级晋升!

同时,绿色晋升通道也解决了不少年轻教师的困扰,比如某方面很突出,但因差一篇文章而无法晋升;科研成果已达到教授水平,但仍需熬够年限……这些“面面俱到”的阻碍将成为过去式。
去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公布2021年新晋教授人选:24人中,有8人属于破格晋升,占比已超过三成。据介绍,该校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对业绩成果特别突出的学者设置绿色通道,完善了分类评价标准。对新引进的人才,通过成果互认、教学工作量折算等举措,解决了他们科研成果多但署名单位为“前东家”和教学工作量等难达标的问题。对本校因资历等杠杠被卡住的优秀人才,则实施盲审盲评制度等。
比如,该校此次评上教授的余牛博士,2016年入职武汉纺大,2018年获评副教授。按传统路径,他至少得再等两年才能评教授,通过绿色通道,学校提前把他的业绩成果送3所同层次高校的3位同学科专家进行盲评,他因获校外专家全票推荐得以进入所在学部学科组评议,最终晋升为教授
破格晋升,打破了过去“数数量,看级别”一把尺子衡量的传统模式,突出标志性项目和代表性成果,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可以说,让一批真正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是高校职称评审的大趋势。

事实上,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曾破格晋升的学术大咖不在少数。
例如,2021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教授,其2004年11月任哈工大讲师,2005年8月作为年轻拔尖人才得到哈工大教授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全票认可,成为哈工大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
再如我国道路领域第一位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孙立军,30岁就破格晋升为教授;还有获得2022年先进制造领域“科学探索奖”的华中科技大学陶波,36岁破格晋升为教授;山东大学钱先航2013年评为讲师,2015年就破格晋升为教授,仅用2年......这些优秀学者破格晋升的经历,不仅是许多高校教师学习、前进的榜样力量,更是职称改革之路上熠熠生辉的经典案例。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职称是锦上添花之物。“评上教授就躺平”,不是职称评审的初衷。无论是推广代表性成果,还是绿色晋升通道,更重要的是始终坚守对教学的热情、对科研的热情。正如高会军教授所言:“常怀危机感,脚踏实地行动;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的态度,细心做事;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信心,执着不放弃。”


面向法律人,每人几十万补贴!法学读研读博、考证、就业、落户均可以申请!

专家提了一个受大学生欢迎的建议!2024年度日本政府日本研究博士生奖学金遴选工作启动

情况通报

法律硕士熊炜拟提名为市政府正职候选人

法学硕士吕晓黎拟任省属高校正职

法学博士毕可志拟任省属高校正职

《山海法学论坛》2022年(秋季卷)征文比赛结果公示

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录取名单公示

本公众号提供的基本服务!

一年降4万!博士进高校后,又迎来了降薪潮...

西藏民族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将完成这18项任务

西安美术学院202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35人

山东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正式开始啦!

山东大学-怀柔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2023年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简章

关于调整太原理工大学2023年学术博士报名工作安排的通知

军事科学院拟增设4个博士点!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设置本科学校的公示:信阳师范大学、河南郑州美术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蚌埠医科大学

人社部、最高检关于追授曹艳群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的决定

电视剧《底线》研讨会召开 周强出席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数字教育资源基础分类代码》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智慧教育平台系列两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育基础数据》等三项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

2023年,你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标准,否则用人单位违法!

渤海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连大学2023年考研初试成绩查询通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胡玖明任孝感市委书记

从李铁到陈戌源,已有四位重要人物被查,足坛反腐进入深水区

“双一流”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被查

沉痛悼念华东政法学院创建人之一唐培吉先生

沉痛悼念石钟慈院士

第十届“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附往届信息!
关于申报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的公告
“中国式现代化公益诉讼制度”征文
第六届“天欣杯”中国裁判文书写作大赛初评会成功举办
2023年度《人民检察》重点选题参考
《北外法学》(总第8辑)目录
《中外法学》2023年第1期目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总第37辑)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